受外需下降、国内大循环竞赛剧烈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速出现“东西快、中部慢”的新特征,其间,中部板块内部亦呈分解趋势。
中部省份湖北、安徽2023年经济增速别离到达6%、5.8%,跑赢全国。其他四省份增速均跑输全国,其间河南以59132.39亿元总量、4.1%的增幅被四川逾越,让出中西部榜首经济大省的方位;湖南虽迈上5万亿台阶,但4.6%的增速与湖北的距离进一步拉大;江西在上一年也遭受“滑铁卢”,经济增速下滑至4.1%;山西增速略低于全国,为5%。
另据组织研报数据,2023年中部省份名义GDP同比增加为3.3%,在东北、东部滨海、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板块中增速垫底。
多位专家表明,中部省份遭受外贸下行、房地产低迷、工业结构调整、三产增加偏慢等多重压力,经济步入调整期。扭转局势的出路要点在于经济结构优化,加大传统工业技改力度,进步高新工业占比,提高工业集群竞赛力,构成区域协同协作优势。
全体趋缓
中部6省2023年经济成绩单接连发布,相较于此前的“高歌猛进”,本年中部全体增速有所放缓。与全国均值比较,除安徽和湖北外,山西(5%)、湖南(4.6%)、河南(4.1%)、江西(4.1%)均低于全国水平。与2023年年头预期的增加目标比较,除了湖北省,其他中部省份都没有完结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增加目标。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中部6省房地产加速探底,商品房销售额除山西外均为负增加,严峻连累出资与消费,一起中部地区上一年出口下行压力杰出,湖南、江西出口同比跌幅超15%,加上河南、湖南、江西统计数据“挤水分”,中部全体经济增加速度趋缓。2023年,东北和西部省份名义GDP占比根本相等,东部省份GDP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至52.1%,中部省份GDP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21.6%。
安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区域研讨室主任林斐在承受榜首财经记者采访时剖析称,“东西快、中部慢”首要由于开展阶段经济驱动力不同;经济结构不一样,投入产出效益距离大;国际国内环境的改变。中部省份多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为主,愈加依靠出资拉动,会使GDP规划扩展与增加在上升阶段体现更好,当国际国内大环境改变,经济结构面对转型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使得表里需拉动缺乏,影响地方经济体现。
内部分解
近些年,河南常用“标兵(浙江)渐远、追兵(四川)渐近”描述开展面对的压力。2023年河南GDP总量为59132.39亿元,与浙江的总量距离现已由2019年的8093亿元,扩展到23421亿元,增加了1.89倍。对河南来说,浙江这个“标兵”现已遥不行及。而四川这个“追兵”的GDP总量也从2019年比河南少7643亿元,变成了本年超出河南1005.1亿元,意味着四川逾越河南居经济大省第五位,河南退居第六位。
尽管这一名次改变有河南自动“挤水分”,调减2022年经济数据的要素,但把时刻拉长到最近5年来看,河南经济增速现已接连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也跌出全国前五。
这背面的原因首要来自工业转型的阵痛。河南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曾指出,河南工业“大而不强”,存在传统工业比重高、新兴工业规划小、立异才能弱、工业链不强等杰出问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纺仍是重要支撑,且多处于工业链中上游、价值链中低端,要素本钱居高不下,开展形式较粗豪,立异潜力乏力,推动工业根底高级化、工业链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为中部省份的安徽,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斗胆的出资和工业晋级,构成了多个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集群,包含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新能源轿车等。2023年,安徽全社会研制投入强度达2.56%,区域立异才能居全国第7位。
饱尝住疫情、经济下行等严峻考验的湖北省,2023年GDP增速快于全国,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七位,快速回血的背面相同靠的是继续加大科技立异力度,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交融开展。2023年,湖北国家立异型工业集群到达16家,居全国第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到达678家,居中部榜首;高新技能企业到达2.5万家,增加24%;科技型中小企业到达3.5万家,增加47%。
扭转局势
我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告知榜首财经记者,中部板块内部分解趋势显着,湖北、安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其他省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与湖北、安徽的工业结构有别于他省有关,“这两省的高新技能工业占工业总值比重都比较大”。
“武汉、合肥都有国家实验室和国家严重科技根底设施,带动了当地高新技能工业开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发生。而河南、湖南、江西及山西都侧重资源型开展形式,传统工业占比大,回身比较慢。”秦尊文进一步说,中部地区要全面兴起仍是要结合现有工业优势,把先进制造业摆在重要方位,“特别是河南和湖南,交通区位比较好,要承受滨海发达地区更多的工业搬运,包含高新技能的工业搬运,别离承受京津冀、大湾区的科技溢出、工业溢出,提高本身经济实力,让工业上一个层次”。
林斐也表明,扭转局势的出路要点还在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工业晋级,完善工业链、立异链与供应链,提高工业集群竞赛力,“安徽便是抓住了新能源轿车、量子技能、新一代信息技能等新兴工业的风口,湖北的光电子信息、斗极工业全球引领、全国抢先,两省都是以科技立异为抓手,培养出了更多的新质生产力,在区域竞赛中赢得先机”。
“中部省份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单独组团。”林斐一起提出,相对东部滨海省份协同开展、一体化开展,中部兴起未来面对的最大应战是在区域竞赛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怎么进一步聚集主导工业,加强工业链分工协作,构成区域竞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