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财中社
有些人天然归于“终身之敌”,有些仅仅“一时之敌”。
于小米集团(01810)创始人雷军而言,余承东或许归于前者,董明珠或许归于后者。
余承东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轿车解决计划BU董事长;董明珠是格力电器(000651)董事长。他与他的“战场相逢”,或许没有“雷布斯”与她的相逢早;但从现在的商场竞争格式来看,他与他的“对撼”或许还仅仅刚刚拉开大幕。
十年多前的2013年12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雷军与董明珠就开展形式打开激辩,并设下10亿元的天价“赌约”。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越格力。假如超越的话,雷军期望董明珠能补偿自己一元钱。董明珠则霸气回应称,假如格力被小米超越,自己乐意赔10亿元。
彼时,雷军创建小米刚刚四年多。即使经过“专心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窍,小米快速在智能手机商场抢下了一席之地,2013年完成了316亿元出售额、净利润3.47亿元,但一向彬彬有礼的工程师风格,很难幻想这会是雷军自动建议的“赌约”。
对浸淫家电商场二十多年的“空调女王”董明珠而言,格力电器2013年营收1186亿元、净利润108.7亿元,正义感强、派头强势且一手主掌格力营销,董明珠当然有满足的底气回应雷军的“寻衅”。
当然,董明珠或许并不彻底清楚雷军的底牌。小米2014年1月“小米全民年会”发布的数据中,MIUI用户达3300万,或许最易被外界所忽视,而这则很或许是互联网从业人士——雷军最垂青的潜在“大杀器”。
与处于聚光灯下的董明珠和雷军不同,百度百科显现,余承东自2010年下半年从华为无线产品线调至终端事务,彼时华为终端事务正倾力完成三个改变:从传统B2B事务形式转向B2C形式、从OBM白牌转向华为本身品牌、从低端产品扩展到中高端范畴。2012年,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事务,放弃给运营商做贴牌手机,坚持华为自主品牌,并在2013年完成终端事务营收约90亿美元。
明显,彼时的余承东间隔“余大嘴”、“遥遥领先”还十分悠远。雷军、董明珠和余承东也很难想到,若干年后,他们三人都会进入智能手机、新能源轿车事务。
5年后的财报数据显现,小米2018年完成营收1749.1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85.55亿元;而格力电器2018年营收1981.2亿元、净利润262.02亿元。五年之约以董明珠胜出告一段落。
2020年4月,雷军和董明珠在央视《新闻1+1》直播受访时,雷军喊话再“赌”五年,董明珠这次并未“接招”。同年8月,雷军揭露演讲时提及与董明珠的“赌约”称,“五年内的赌注输了,可是第六年咱们赢了。后来很懊悔,为什么要和董大姐打赌。现在反思是因为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决心爆棚敢跟格力比了,不能太盲目自傲。格力是一家十分优异的老牌制作企业。”
小米与格力的“恩怨”就此揭过。尽管格力电器2015年3月推出手机、小米2019年12月正式推出小米互联网空调,两边各自进入对方的主营,但格力手机未能出圈,小米空调则携小米AIOT生态快速上量,但整体而言,雷军和董明珠的注意力都已首要不在对方身上,而是各自瞄准了更大赛道——新能源车。
雷军与董明珠在2013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仪式上
这次,雷军与董明珠的挑选又有所不同。
小米造车推进途径是“广积粮,缓称王”。华泰证券研报显现,2021年至2024年,小米轿车高密度布局智能轿车工业链,打通了机械、可移动终端以及小米生态等三层才能,形成了其独有的中心竞争力。
2021年3月,小米轿车官宣敞开造车;同年8月收买自动驾驭公司——深动科技,添加智驾感知、定位、规划、操控等方面的研制才能;9月建立小米轿车有限公司。在2021年之后,小米高频出资智能驾驭零部件和三电范畴的多家草创企业,掌握整车制作的中心技能。2023财报电话上,卢伟冰表明小米轿车研制团队已挨近3000人。
2024年3月,小米SU7发布,小米轿车一炮而红。2014年11月,已达成10万辆交给,且2024年三季度毛利率高达17.1%,与特斯拉(TSLA)三季度轿车事务毛利率(除掉碳积分影响)彻底一致,也逼近了抱负轿车(02015)的20.9%,成为业界顶流。
格力经过收买银隆新能源造车则“好事多磨”,坐失机宜。
早在2016年4月,董明珠便活跃推进格力电器对银隆新能源的收买。随后,因配套征集资金计划未经过股东大会,格力电器调整了收买计划,但终究调整后的计划又未获珠海银隆股东大会的审议经过,收买失利。
2016年12月,董明珠拉上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等圈内大佬,促进万达集团等四家企业及董明珠个人一起向珠海银隆增资30亿元,取得珠海银隆22.388%股权。尔后,董明珠持续增资,终究以17.46%的持股份额,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董明珠屡次表达自己对新能源工业的看好。董明珠表明,银隆轿车具有安全、耐高温、耐低温、寿命长、充电快等特色,“只要用银隆轿车,十年不必换电池,坏了我给你换”。而“不差钱”的银隆新能源动作一再,仅用了八个月时刻,就签下总计约800亿元的七个新能源工业园项目,并发布了SUV电动轿车等产品。
但是,跟着国家新能源车补助方针的退出,2018年起银隆新能源风云一再,“变脸”不断:拖欠供货商货款、多个园区项目被曝罢工、出产阻滞,南京银隆工业园也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当年11月中旬,银隆新能源官方还发布揭露信“自曝家丑”,指控创始股东侵吞公司利益,金额超越10亿元。银隆新能源前董事长魏银仓、前总裁孙国华和董明珠之间堕入诉讼战;孙国华揭露对媒体表明,银隆一切的运营事务都是格力电器方面在操盘,董明珠才是实控人。
五年蹉跎。2021年8月31日,格力电器终以18.28亿元拍下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与此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托付格力电器行使。
但格力电器2022年财报显现,格力钛新能源(银隆新能源更名而来)2022年营收25.87亿元、净亏损高达19.05亿元;2023年格力电器财报则未再独自列出格力钛新能源营收。
这期间,与雷军的“顺”、董明珠的“逆”比较,余承东和华为则可谓“悲凉”。
2018年12月初,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拘留。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正式拉开大幕。2019年5月19日,谷歌将华为手机从安卓晋级列表中删去;同年7月16日,美国两党参议员安排推出了5G立法,该立法将使华为列入黑名单;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告制止华为运用美国的技能、软件规划和制作半导体芯片。
华为不得不于2020年11月正式发表声明将出售子公司——荣耀品牌,寻求“过冬”。
缺“芯”少“体系”,余承东和华为手机从2019年巅峰的2.4亿台销量骤降,2020年下滑至1.89亿台,2022年仅有3000万台。
但就是在“猫冬”的日子里,华为“造车”也被提上日程。
从2013年开端探究轿车事务,到2019年建立智能轿车解决计划事业部(华为车BU),并在2020年发布了智能轿车解决计划品牌HI,随后推出了极狐阿尔法S等车型,华为经过供给智能驾驭、智能座舱等解决计划,与多家车企协作,进军新能源车赛道。
2020年11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安排变化文件,将车BU从ICT办理委员会划分到顾客BG。2021年5月,华为顾客BG CEO余承东担任车BU的CEO。就此,余承东不只完成了对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的“统领”,更经过华为智选车形式,带领华为车BU一路狂飙。
与笔直零部件供给、HI(Huawei Inside)形式为车企供给全栈智能轿车解决计划不同,华为智选形式由华为深度参加产品界说、造型规划、营销、用户体会等环节。
2021年11月,极狐阿尔法S全新HI量产版推出,该车是首款搭载华为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的高端纯电量产轿车、首款搭载华为 HI全栈智能轿车解决计划的量产车;同年12月,华为与赛力斯协作推出了高端才智轿车品牌AITO,并发布了首款车型SF5和问界M512。
在问界上,余承东期望创始华为做生态品牌,华为与生态同伴一起打造生态联盟,将智选车体会打造到极致的簇新商业形式。各不同形式、不同品牌的车企销量也证明,以各“界”为代表的华为智选形式,也的确最能发挥华为从体系到解决计划到出售途径全生态整合的威力。
小米也是相同。
作为小米旗下根据Android体系深度优化、定制、开发的第三方手机操作体系,MIUI是雷军发布的首个产品。从2010年8月16日首个内测版发布,到2023年10月雷军宣告MIUI体系被小米汹涌OS所替代,该体系全球用户高达6.23亿。没有它,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就失去了“魂灵”。
2024年10月底,小米15系列暨小米汹涌OS 2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定价81.49万元起售的小米SU7 Ultra量产版或许最吸睛,但小米表明,具有“多设备一致交融”的操作体系汹涌OS1,是打通“人车家全生态”的重要基建;而根据汹涌OS1的强壮架构,AI全面赋能的小米汹涌OS2是小米迈向AIOS的第一步,也是小米“AI全生态”的新起点。
企查查App更显现,近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请求注册“超级小爱自动智能”“小米赛道”“赛道大师”“AIOS”等商标,商标状况均为等候本质检查。明显,在“AI全生态”上,小米是仔细的。
联络乌镇国际互联网大会上雷军称12月底将正式发布小米大模型的全场景智能驾驭,不难发现,或许操作体系、芯片等的全栈布局起步没有华为早,但小米的笔直整合理念,不管生态出资,仍是全栈自研,亦或工厂、途径,两者的正面磕碰已避无可避。
而继10月22日发布原生鸿蒙体系HarmonyOS NEXT 5.0后,11月26日,华为将发布其Mate 70、新旗舰平板等重磅之作。为了这一天,华为乃至将原定于广州车展期间发布的百万元级尊界押后至此,余承东与雷军的挑选,再次英雄所见略同。
无妨以一组数字等待两者的对撼和磕碰。
到10月底,小米汹涌OS的跨端智联技能现已衔接了全球超越10亿台设备;而10月22日余承东宣告华为鸿蒙衔接的设备台数,同样是已超10亿。
先是格力发文称,公司于近来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法律文书,该文书要求本案触及侵权的米家小米电电扇不得再制作和出售,侵权人向格力电器付出人民币185万元。
接着,小米公司发言人回应称,经查,我司并未收到任何环境电器相关诉讼。
然后,格力文传官微又就此事发文称,“小米官方旗舰店”出售的产品“米家小米电电扇BPTS01DM”侵犯了格力相关专利,该侵权产品的托付方为“小米通讯技能有限公司”,制作商为“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制作商已更名为“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向格力付出185万元。
格力还补白称,“小米科技有限职责公司”100%控股的“天津金星创业出资有限公司”持有“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8.0439%的股权。
三言查询发现,该案件的被告为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和东莞京东利昇交易有限公司,并非小米公司。
被告之一的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现用名为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是小米生态链公司中的一员。
天眼查显现,小米科技有限职责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创业出资有限公司为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持股份额约为8.04%。
2017年,造梦者获小米科技、顺为本钱、三行本钱的亿元战略出资,成为小米生态一员。
这是格力与小米之间“比赛”的新一回合,有关这件事的最新动态,是浙江星月电器发布声明称,与格力之间的专利胶葛两边已于二审期间达到宽和。
格力“小题大做”成心引向小米?
米家产品是不是小米产品?
在格力申述“电电扇”专利侵权这个案件中,格力方面着重“米家小米”的概念;可是三言实践查询发现,格力申述的主体却是小米生态链企业。
评论这件事前,先需求知道“米家”是小米公司旗下的智能家庭品牌,雷军于2016年3月29日在北京发布。
米家的定位是供给高品质智能家居产品,打造智能、舒适、快捷的家居生活体会,经过与小米其他智能硬件的互联互通,完结智能家居生态的构建和拓宽。
此外,尽管小米品牌也进入一些智能家居产品,可是仍是以手机、电视、电脑等智能硬件为主;因而小米和米家能够视作两个品牌,可是聚集的产品线不同。
米家App中的商城里,除了能够购买“米家”品牌的产品,也能够购买“小米”品牌的手机、家电等。可是却没有“米家小米”的说法。
笔者在米家App上、小米电商旗舰店中,均没有所谓“米家小米电电扇”这种产品称谓,大都为“米家电扇”,“米家空调”,或许为了着重米家是小米旗下品牌,也会将产品称为“小米米家xxx”。
那么,格力文传多条微博里“米家小米电电扇”的说法,就很难不令人怀疑是特别为了着重是“小米”品牌。
可是, 奇怪的是,已然责备“小米”,格力申述主体却不是小米,而是米家或许小米产品代工厂之一的造梦者(浙江星月电器)。
例如依据格力微博发的“米家直流变频塔扇”供货商显现,该产品托付方为小米通讯技能有限公司,制作商为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
已然是米家托付代工厂出产的产品侵权,那么格力为何只申述代工厂却对托付方没有举动,然后又在对外公告时着重“小米”品牌?
在许多网友的认知里,米家宣称是小米旗下的,当然米家产品便是小米的产品了。
这里有一个值得评论的点,“假如产品呈现问题,托付方需求承当职责吗?”
许多网友对此也发生争辩,有人以为此事小米无责,有人则以为出问题了小米应当相同负有职责。
笔者了解到,依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假如产品呈现质量问题,产品的出产商和托付商均要承当相应职责。
不过,在格力这起案件中,专利胶葛又是另一个状况,并且杂乱的多。依据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三级高档法官凌宗亮此前宣告在《电子知识产权》的文章《加工承包联系中专利侵权产品制作者及其职责确认》一文称:
在损害专利权胶葛中,假如侵权产品系侵权人自行完结的,确认侵权产品的制作者并不困难,但在加工承包联系中,侵权产品系承包人依据定作人的指示出产,或许系依据他人规划的技能计划加工,此刻怎么确认侵权产品的出产者,继而断定相应的侵权职责,司法实践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亟需清晰裁判标准,为托付加工职业的开展供给行为指引和标准学习。
像格力申述米家代工厂称对方专利侵权,法院需求依据两边实践状况,来断定小米方面是否应当担责,状况较为杂乱。
现在,该案现已以达到宽和告终,可是格力与小米之间的纷争却还在持续。比方前不久董明珠还就毕竟谁是我国空调商场榜首“炮轰小米”。她在格力股东大会上称小米是“全赖其他厂家做产品”、“谁是榜首,顾客心里有杆称”,她还责问小米“你的技能是什么?”。
毕竟谁才是空调商场榜首?
此前,格力对题为《我国空调商场“洗牌”,格力跌出前三,新的黑马是“外行人”》的文章意难平,特别发文激烈辩驳。
单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短少威望数据证明,说格力“跌出前三”的确有失公允。那么,格力空调和小米空调销量毕竟怎么呢?
此前小米集团CMO许斐谈及小米空调事务时泄漏,现在全国排名第四,方针是赶快进入前三。
依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现,2024年1至4月,空调出售额市占率职业前五名分别是美的27.56%;格力25.61%;华凌7.32%;小米6.96%和海尔6.63%;销量市占率职业前五名分别为美的22.87%、格力19.94%、小米9.34%、华凌8.91%和奥克斯6.84%。
而本年1-5月,小米空调线上出售额市占率为9.09%,出售额同比增加84.46%;线下出售额同比增加8344.41%。
能够看到,小米空调的出售额增速远超职业头部公司美的和格力,尽管出售额市占率暂时相差较大,但对格力来说小米是个值得警觉的对手。
这或许也是格力曩昔十年来一向与小米“较劲”的原因吧,究竟谁都不期望商场上呈现更多强壮的竞争对手。
格力与小米什么仇什么怨?
格力与小米的梁子早在十年前就现已结下,两边现已在多个范畴“PK”屡次。
10亿赌约:格力“胜”
2013年,格力董明珠和小米雷军取得我国经济年度人物。在颁奖典礼上,雷军向董明珠打赌,赌约为未来5年小米营业额将会超越格力。
雷军表明假如小米赢了,董明珠就要向自己付出1元钱。而“霸气”的董明珠当场将赌约“翻N倍”,表明要赌就赌10个亿。
赌局开端后,两边榜首轮比赛以“雷军失利”告终。
2018年赌局结算时,小米营业额为1749亿元,格力营业额1981亿元。董明珠之后曾表明,雷军未曾向自己付出10亿元赌约。在2020年小米十周年讲演中,雷军供认当年和董明珠打赌是自己胀大了。
但戏剧性的一幕是,赌局完毕后第二年,2019年,小米以2060亿元营业额反超格力1982亿元营业额。
尽管格力赢下与小米榜首轮比赛,但在之后的“比拼”中,格力均输多胜少。
格力手机失利
2015年,董明珠宣告要入局智能手机商场,要做“格力手机”。
“狂人董明珠”干事,天然非同小可,她其时讲过“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要是我做手机,就让顾客3年不换手机”之类的慷慨激昂。
并且格力手机的确很有“格力特征”,好像满大街以董明珠肖像为宣扬主体的广告牌相同,格力手机开屏便是董明珠个人相片和一封亲笔签名的致用户信。
而格力手机的结局咱们也都熟知了,能够说几乎是“杳无音信”,除了鲜有报导称格力将手机做“福利”发给职工外,再没什么大动态。
这一局,小米胜。
空调现已“输不起”
空调事务是格力电器的根本盘,不容有失。所以近年来,董明珠针对空调商场没少“怼”过小米。
2014年,小米和美的达到协作,小米入股美的集团。而董明珠点评称,“美的偷格力的专利,法院判它赔我两百万,现在两个pz在一起,是xt集团”。
2015年,董明珠再次描述雷军称,“咱们的官司太多了,他人都偷我的专利。我讲雷军的小米是xt,我怎么会失口呢?他不敢说”
2019年,董明珠依然描述雷军是“雷军和美的是xt+xt”。
再到前面说到的,“空调商场小米榜首”的纷争以及今日格力申述小米生态链公司专利侵权事情,在空调事务上董明珠历来“刀子嘴”,由于在这块商场格力“输不起”。
曩昔十年,小米尽管也遭遇过窘境、输了“10亿赌局”,但毕竟仍是步步为营走到今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轿车,都有条有理探究行进。
而反观格力,除了空调事务外,屡次三番拓宽事务鸿沟的测验均不算成功。因而必然会愈加注重空调这项主业。
可想而知,在可预见的未来,格力恐怕还会体现的“盛气凌人”。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源自:三言Pro
今日,格力诉小米米家电电扇侵权案引发注重,两边多轮“比武”。先是格力发文称,公司于近来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法律文书,该文书要求本案触及侵权的米家小米电电扇不得再制作和出...
作者|Tin
“小米因专利侵权向格力补偿了50万元。”
近期,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访谈节目中对小米侵权的指控再度让小米和格力的“恩怨情仇”成为了商场的谈资。
来历:文娱本钱论作者|Tin“小米因专利侵权向格力补偿了50万元。”近期,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访谈节目中对小米侵权的指控再度让小米和格力的“恩怨情仇”成为了商场的谈资。12月16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